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
臺灣高等檢察署:回首頁

:::

《新聞稿113.12.24》本署與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簽署「檢銀打詐平台」專案合作意向書,加速調取金流資訊及返還被害人款項。(詳附件新聞稿)

  • 發布日期:
  • 最後更新日期:113-12-24
  • 資料點閱次數:412

為提昇檢察機關查緝電信詐騙效能及加速返還被害人所受財產損害,臺灣高等檢察署(下稱臺高檢署)於今(24)日與中國信託商業銀行(下稱中信銀行)簽署「檢銀打詐平台」專案合作意向書,邀請法務部鄭部長銘謙致詞勉勵。

鄭部長致詞時指出,詐欺手法與時俱進,透過現代科技、網路,詐騙民眾,造成嚴重財損。執法人員若得以快速取得涉詐事證,將有助於溯源查緝,並得以即時攔阻及返還被害人所受損害。今日臺高檢署與中信銀行所簽署之合作意向書,可透過合作之資訊平臺,快速取得文書及影像等數位證據資料,除有助案件偵辦,並得以加速填補被害人所受損害,相信對於阻詐、懲詐之成效會更有所助益。打詐新四法於11382日生效施行,相關子法規定,大致均已完成。再結合明年初開始為期2年之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2.0之推行,相信在公私部門之共同努力下,達到減少詐欺發生及財損,並讓民眾有感之目標。

臺高檢署張斗輝檢察長表示,打詐2.0版,即將於明年1月開始施行,其中「跨部會合作」及「公私協力」為推動之重點項目之一,而經臺高檢署統計今(113)年111月全國各地檢署電信詐欺及人頭帳戶新收案件,與去年同期相較,分別下降約26.54%38.87%,均顯示在公私部門共同協力阻詐打詐下,獲得一定的成效。另從統計數據來看,單純人頭帳戶案件,佔電信詐欺案件之70%,為有效防止電信詐欺案件,遏止人頭帳戶之增長實為第一要務。本署並自今年7月開始,在全國各地方檢察署擴大推行可疑帳戶預警中心機制,由檢、警及金融機構合作,期前將異常交易之人頭帳戶予以警示或限制自動化交易,以減少民眾財損,並作為金融機構阻詐之後盾。

中信銀行為防制詐騙,減少民眾被害,投入甚多人力及科技資源,從其警示帳戶數減少幅度,顯見已達一定效果。本署於今(113)年812日,已與中信銀行簽署「可疑金融帳戶分析」合作備忘錄,透過AI技術與大數據資料分析,掌握潛在不法金融帳戶,並予以相關風險管控措施,已發揮阻詐成效。今日所簽署「檢銀打詐平臺」合作意向書,可透過數位平台傳輸,快速提供檢察機關偵辧案件所需之金融資料,相信對於阻詐及懲詐,會有很大助益,是公私協力之巨大成果。臺高檢署將持續跨部會合作、公私協力,共同打擊電信詐欺犯罪,保護民眾財產。

附件下載

回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