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
臺灣高等檢察署:回首頁

:::

《新聞稿114.04.29》本署與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簽署「可疑交易分析機制」專案合作意向書,共同預警斬除可疑金融帳戶,溯源偵辦詐欺集團,保護民眾財產。(詳附件新聞稿)

  • 發布日期:
  • 最後更新日期:114-04-30
  • 資料點閱次數:28

臺灣高等檢察署與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簽署「可疑交易分析機制」專案合作意向書,共同預警斬除可疑金融帳戶,溯源偵辦詐欺集團,保護民眾財產

打詐2.0今年開始施行,以抑制詐欺犯罪為宗旨,以減少詐欺發生數及降低財損數為目標,並與關鍵產業公私協力。金融機構為阻詐最前線,為提前預警可疑金融帳戶遭詐團利用,並挖掘詐騙集團、溯源偵辦,保護民眾財產,臺灣高等檢察署(下稱臺高檢署)於今(29)日與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(下稱中華郵政)簽署「可疑交易分析機制」專案合作意向書,並邀請法務部鄭部長銘謙致詞勉勵。

法務部鄭部長表示,打詐2.0於今年開始推行,懲詐執法單位與阻詐金融機構之「公私協力」合作,相信能有效抑制詐欺犯罪,減少民眾之財產損害,讓民眾有感。另「金融科技發展」須兼顧「金融安全秩序」,金融產業運用科技手段,改善傳統金融服務,提升金融服務效率、降低成本,金融產業及民眾,均樂見金融科技創新發展,但詐欺集團亦利用此特性,透過不法手段,從中獲取民眾個資及遂行其詐欺、洗錢目的,故金融安全是金融科技創新發展之重要基礎,期盼金融產業在推展多元科技創新作為時,能兼顧金融安全,以保護民眾財產安全。臺高檢署與中華郵政所簽署之專案合作意向書,進一步擴及雙方對於所發現之異常交易因子、模型,事前相互提供,不僅對於人頭帳戶可提早預警控管,對於幕後集團核心分子之查緝偵辦,亦有所助益,達成「人頭帳戶預警風險管控」及「核心集團期前查辦」雙箭併行,以防堵犯罪。

臺高檢署張斗輝檢察長表示,經統計單純人頭帳戶案件,佔電信詐欺案件約70%;且非本國籍之高風險人士帳戶遭使用作為人頭帳戶,自110年迄去年底,約成長了5倍以上,均顯示人頭帳戶對於電信詐欺犯罪之重要性。因此,為有效遏止電信詐騙案件,減少民眾財損,防止金融帳戶遭詐欺集團利用,為第一要務。本署所推行之「可疑帳戶預警中心機制」,全國各地方檢察署均已於去年底成立運作,截至今年3月止,已警示、限制自動化交易2730戶,並攔阻新臺幣(下同)5.7億餘元,已獲得一定成效,不僅協助金融機構有效提前管控人頭帳戶,減少民眾被害,降低警示帳戶數,更從中挖掘溯源查出詐欺機房、水房。臺北地檢署於日前所偵破起訴之「斬金專案」,起訴72人,詐騙所得157億餘元,清查約半年多之被害人,即已達5080人,而本案得以順利偵破之關鍵之一,係臺北地檢署藉由「可疑帳戶預警中心機制」,與中華郵政共同合作,得以順利查獲全國最大出金水房,阻止更多被害人受害。

中華郵政之客戶,是所有金融機構最多,為了防制詐騙,減少民眾被害,已建立相關機制措施。本署今日與中華郵政所簽署「可疑交易分析機制」合作意向書,透過中華郵政之AI技術與交易數據分析,掌握潛在不法金融帳戶,得以期前對高風險帳戶採取管控措施,避免遭詐團作為詐欺及洗錢工具,更希望藉由相互間所提供之可疑交易異常因子、參數及模型,溯源查獲詐欺集團,相信對於阻詐及懲詐,會有很大助益。臺高檢署將持續跨部會合作、公私協力,共同打擊電信詐欺犯罪,讓民眾有感政府打詐之決心。

回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