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
臺灣高等檢察署:回首頁

:::

《新聞稿114.08.13》本署推行「可疑帳戶預警中心」機制,結合金融機構主動預警通報、快速溯源查緝、即時查扣犯罪不法利得,填補被害人損害,守護民眾財產。(詳附件新聞稿)

  • 發布日期:
  • 最後更新日期:114-08-13
  • 資料點閱次數:69

臺灣高等檢察署推行「可疑帳戶預警中心」機制,結合金融機構主動預警通報、快速溯源查緝、即時查扣犯罪不法利得,填補被害人損害,守護民眾財產

「114年金融科技打詐高峰會」、於今(13)日下午230分許,假台灣金融研訓院舉辦,行政院龔明鑫秘書長親臨現場,感謝所有打詐國家隊及金融機構從業人員,對打擊詐欺犯罪所付出一切努力,並肯定臺灣高等檢察署(下稱臺高檢署)所推行「可疑帳戶預警中心」機制之成效,並對因此機制破獲之「斬金專案」、「神說公司吸金詐騙案」之檢察機關、司法警察、金融機構有功人員,予以慰勉表揚。行政院打詐指揮中心馬士元指揮官、法務部鄭銘謙部長、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彭金隆主委、臺高檢署張斗輝檢察長、內政部警政署李文章副署長、法務部調查局徐國禎副局長、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林故廷副局長等與會觀禮。

打詐綱領2.0於今年開始施行,行政院指示各面向主責機關應多加運用AI科技防制,更與關鍵產業私部門,協力合作,強化被害人保護,要讓民眾有感政府打詐之決心。打擊詐欺犯罪,除末端之強力查緝外,更有賴於源頭之跨部會合作及私部門之協力,方能發揮加成效果。為提升阻詐、懲詐之成效,臺高檢署推行「可疑帳戶預警中心」機制,期盼達到「預警」保護被害人財產及「即時」溯源查緝詐欺集團目標,亦即由全國各地方檢察署,結合司法警察,與在地之金融機構建立異常交易通報平台,尤其在被害人未查覺被害時,透過預警通報,即時阻斷金流、快速溯源查緝,查扣詐團不法利得。本機制至去年底,全國各地檢署均已開始推行,金融機構若發現有異常交易,都可以透過本署或各地檢署窗口通報,由執法單位做阻詐後盾。本機制執行成效至今年6月止,由各地檢察署發動警示及暫停自動化交易帳戶共3,642個,攔阻含警示帳戶金額達新臺幣(下同)73千餘萬元,通報之具體不法情資案件數,亦已達264件,成效良好。

依本機制起訴之重大亮點案件,包括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所偵破起訴之「斬金專案」,本案係由金融機構臨櫃發現異常交易情形,通報預警中心後,檢察官指揮司法警察查獲全國最大假出金集團,本件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,執行四波查緝,羈押52人,於今年418日起訴集團首腦等80人,並分別求處10年至25年不等之重刑,本件清查共有5,080位被害人,財損的金額更超過157億元。另外,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所偵破起訴之「神說集團吸金詐騙案」,本案係由金融機構發現有異常金流通報臺高檢署預警中心,經協請法務部調查局洗錢防制處分析函報後,交由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偵辦,本件在四個月內,指揮司法警察進行三波查緝,共查悉有2,938名被害人,詐騙吸金之金額達457千多萬餘元,並查緝集團首腦等63人到案,於日前第一波起訴陳姓主嫌等8人,並對主嫌求處12年有期徒刑之重刑。本件經金融機構「主動」通報,懲詐團隊快速偵辦,即時查扣總值32億餘元之不法利得,包括在主嫌住處保險櫃,查扣2億餘元,得以實質確保填補被害人所受之損害。

臺高檢署為精進可疑帳戶預警中心機制,已與多家金融機構簽署合作意向書,提供已經偵結之金融機構涉詐客戶、高風險因子等資料,強化內部帳戶風險管控;並依金融機構所提供之重大詐欺、洗錢情資,結合法務部調查局洗錢防制處之異常交易分析報告,並透過本署專責小組分析後,交由地方檢察署指揮司法警察溯源偵辦,期盼擴大檢、銀聯防合作機制,共同阻詐、懲詐,減少民眾被害。

附件下載

回頁首